環境影響很小的項目不再納入環評管理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指出,下一步,將盡快完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修訂,進一步合理界定納入環評管理的范圍,將環境影響很小、可以通過其他手段管理的建設項目,不再納入環評管理。
推進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化
環評制度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環評報告編制時間長、費用高等問題也給很多企業帶來困擾。一般而言,環評報告的編制費用會根據項目的投資大小來確定,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投資額較大的項目,環評報告的編制成本甚至可能達到百萬元級。
劉志全指出,今年以來,由于疫情影響和外部環境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問題,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他們對改革有更多的期待,希望環評費用更低一些、編制時間更短一些、服務更便捷一些。對此,生態環境部將竭盡全力加強改革和幫扶力度。
對于上述提出的問題,劉志全認為,有環保主體責任落實的問題,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服務不到位的問題,也反映出改革仍在路上、仍有空間。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環評改革,以環境影響相對小的建設項目為重點,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增強小微企業的獲得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劉志全進一步介紹,將盡快完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修訂,進一步合理界定納入環評管理的范圍,將環境影響很小、可以通過其他手段管理的建設項目,不再納入環評管理,從而減輕小微企業的經濟負擔,減少時間成本。
同時,推進環評審批正面清單的制度化,評估這項改革舉措近半年來的實施成效,研究延長清單的執行時間或者擴大清單的范圍。研究優化量大面廣的環境影響報告表格式和內容,較大幅度精簡此類環評文件的編制要求,降低編制費用。進一步規范環評市場,嚴厲打擊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制濫造、不落實環評要求等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和政策宣傳力度。
劉志全強調:“我們也希望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建設單位能夠自覺履行環評和環保的主體責任,不要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背道而馳。我們也將依法加強監管,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對環評文件造假零容忍
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的《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引發關注。有市民發現,這份報告中共出現35次“湛江”。該環評文件抄襲、造假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實際上,類似情況并不少見。去年初,記者針對環評報告市場做調查時就曾發現,環評文件造假、粗制濫造等問題突出,幾百頁的環評報告,有人在家兩天就能完成,有人甚至直接請學生做“槍手”。
對此,劉志全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又集中向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六省份生態環境部門,移送了監管中發現的10項環評文件嚴重質量問題線索,要求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對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我部還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質量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深圳灣事件為鑒,舉一反三,開展環評文件質量專項檢查工作。初步統計,各地已對248家環評單位進行質量控制情況檢查,對163家單位進行現場檢查,對近7000份環評文件進行復核,延續了以質量為核心的監管態勢,強化對環評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震懾和警示。”劉志全說。
劉志全指出,下一步,將組織與開展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三年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嚴懲環評弄虛作假有關意見,明確違法情形,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強化靶向復核,對重點地區、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以及重點編制單位和人員,加大環評文件復核力度;提升互聯網+監管水平,將2020年以來全國審批的環評文件全部納入大數據智能校核,擴大監管范圍,并提高監管精準度。
此外,劉志全強調,還將繼續推進環評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指導,加大宣傳曝光力度,全面落實“一處失信、全國公開”和“多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
信息來源:環評觀察